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李冀:宋理宗、清顺治帝与《太上感应篇》的传播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5-14

2024年5月10日下午两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谷新”青年学者论坛“立夏”第二讲由本所李冀副研究员主讲,孙伟杰副研究员主持,主题为“宋理宗、清顺治帝与《太上感应篇》的传播”。吴华、胡瀚霆、何正金、刘雪涛等青年教师及诸多硕、博士研究生前来参会,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伊始,李冀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太上感应篇》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并通过矛盾《子夜》中吴老太爷与《太上感应篇》的故事等例子,以幽默风趣的叙述将大家带入到研究语境之中。

紧接着,李冀老师将目光聚焦于宋理宗绍定四年(1231)九月丙戌夜的临安大火所引发的连续事件,进而阐发了宋理宗、郑清之、胡莹微、李昌龄、真德秀等人与《太上感应篇》的复杂关系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影响。

其后,李冀老师就清顺治帝与《太上感应篇》的传播展开了探讨,主要涉及顺治帝《御注太上感应篇》的文本、清初乡约制度与《太上感应篇》的融合、《太上感应篇》与顺治帝《劝善要言》之关系等内容,脉络清晰地将清代社会历史与《太上感应篇》的面貌呈现于众人眼前。

与谈环节,吴华老师与何正金老师就“本项研究材料选取的标准”“《太上感应篇》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流行与社会功能”等问题与李冀老师进行了深入交谈。孙伟杰老师亦发表了自己的所观所想,提出应关照《太上感应篇》“道教性”在不同时代的变迁问题,尤其是在清代随着政治权力的深度参与,《太上感应篇》或许存在着在一个“道教性”下降的过程,进而出现被儒家、佛教等其他群体转接,道士群体却很少注解的现象。刘雪涛老师也认为此现象或与清代道士群体的主动选择有关。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王汝彦

摄影:吴 华



主讲人 李冀 副研究员 讲座时间 2024年5月10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32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