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上午,由我所王大伟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制度史文献整理与综合研究”开题报告会议在四川大学顺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专家有南京大学洪修平教授、山东大学张志刚教授、山东大学李向平教授、四川大学段玉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建欣研究员、北京大学王颂教授、清华大学圣凯教授、浙江大学冯国栋教授、浙江大学孙英刚教授等。此次会议由四川大学社科处查庆副处长主持。四川大学校务...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结项情况。我所田海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经中的宗教、记忆与传统研究”(批准号:19BZJ003)顺利通过结项鉴定,结项等级为“优秀”,证书号:20250663。据悉,本批次共验收498个项目,经同行专家鉴定,其中54项获评“优秀”等级,结项优秀率约为10%;146项获评“良好”等级,结项良好率约为29%
段玉明教授新著《峨眉山佛教史》于2024年9月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为释永寿主编的《普贤文库丛书》之一种。内容简介:峨眉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长久以来在佛教和民间的影响巨大。提到峨眉山,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之与佛教、普贤道场联系起来。关于峨眉山的研究起步很早,研究成果亦较丰富。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多方面、多维度地考察了峨眉山与道教、佛教,乃至诗文、音乐、武术、香会、慈善、志书等,但...
近日,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所共获批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再创佳绩。具体立项情况如下:重点项目1.闵丽:中国共产党宗教治理文献整理与研究(1921-2024),批准号24AZJ0012.李裴:跨学科语境下道教美学的建构与阐释研究,批准号24AZJ005青年项目1.张晓雷:中古道教太玄部道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4CZJ0212.刘雪涛:明代道教丛书的编纂、刊刻与流通研究,批准号24CZJ02
张泽洪教授新著《西南地区多元族群与文化研究》于2024年9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重大研究项目“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史研究”的学术成果,上下两册共102万字,附图184幅,分上中下三编共十四章。上编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综论,中编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分论,下编为藏族苯教的专题研究。该书突破了西南民族宗教研究长期以来囿于单一民族叙事的局限,而以中国...
近日,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全国共有1496项成果获奖。我所成果《中国道教通史》《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1901-2017)》分别荣获“著作论文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道教通史》(一等奖)卿希泰、詹石窗 主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中国道教通史》是在道教学泰斗卿希泰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学人勠力攻关,集体完成的一部道教通史性著作。本书共计350万字,分为5卷...
欧福克(Volker Olles)副研究员著《法言:四川道教科仪与儒家刘门传统》(中文版)于2024年8月由博扬文化出版社出版。原书为英文版,于2013年9月25日荣获德国东方学会(DMG)的研究论著大奖。该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颁发给1-2位杰出的东方学家。本专著是2013年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内容简介:清代学者刘沅(1768-1856,四川双流人)以儒学为基,兼融佛、道,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被后人尊奉为“刘门”的创始人。刘门...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5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我所张崇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主信仰的文本、仪式与口述史研究”(批准号:18BZJ046)顺利通过结项鉴定,结项等级为“优秀”,证书号:20242043。吴华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市寺院景观化与城市生活关系研究”(批准号:20CZJ022)顺利通过结项鉴定,结项等级为“良好”,证书号:20242046。据悉,本...
吕建福教授著《陀罗尼经典思想研究》于2024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部佛教研究专著,陀罗尼经典是佛教中大乘和密乘共有的一类经典,所谓陀罗尼,意译“总持”,是一种掌握教义的记忆术,主要通过对语音单位和词语概念赋予特定的宗教含义来掌握教义体系,用语音单位的称陀罗尼字门,用词语概念的称陀罗尼句门,而将其当作具有神秘功能的咒语来持诵的,就是咒经。本书在系统梳理大乘经论的陀罗尼品、密教陀罗尼契...
田海华教授新著《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于2024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文学、宗教学、诠释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2000多年来圣经诠释的历史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脉络梳理和多角度研究。特别是对圣经诠释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何变迁发展而成今天的样式,以及哪些因素在此变化中发挥了作用予以细致分析并娓娓道来。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圣经的传播史和接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