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何正金:理解他者——彝文《劝善经》对《太上感应篇》的跨文化阐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01

2024628日下午两点半,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的第5期“谷新”青年学者论坛在文科楼223会议室准时开讲。本场讲座由本所专职博士后何正金老师主讲,孙伟杰副研究员主持,主题为“理解他者——彝文《劝善经》对《太上感应篇》的跨文化阐释”。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本所李冀、张晓雷、金恺文、刘雪涛等青年教师以及诸多硕、博士研究生聆听讲座,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讲座伊始,何正金博士以精简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彝文《劝善经》的发现背景、内容结构、收藏情况与相关研究,并就已有研究成果在彝文《劝善经》的成书背景及其所体现的彝汉文化交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研究反思,认为对该经的准确理解应当放到其特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何正金博士首先围绕“天人关系的本土化诠释”展开讨论,并对彝文《劝善经》用“年耿纪”“天父母”等本民族传统宗教观念诠释《太上感应篇》中“太上”“上天”等核心观念的现象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从当地彝族祖源神话和超度仪式等层面探讨了其天神信仰与祖先崇拜之间的独特联系,以及这种特殊联系对诠释原经“天人感应”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何正金博士认为当地彝族本土化的诠释有效推动了《感应篇》在当地彝族社会的有效传播。

讲座的第二个主题是伦理观念的跨文化理解。何正金博士分别从彝文《劝善经》尊崇佛道神明与宣扬牛禁思想两个角度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上述“善恶”观念得以传播和流行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经济背景。

最后,何正金博士总结指出,彝文《劝善经》出现和流行于武定罗婺彝族地区是其自觉并主动融入中华文化圈的一个缩影,这一过程固然离不开地方官的极力推动,但更为重要的是离不开当地彝族群体尤其是文化精英的主动调试。在报告之后,孙伟杰副研究员主持了与谈与问答环节。孙老师首先对何正金博士的精彩分享表达了感谢,并表示“他者”是个很有意思的议题,从宏观和微观的视野都可以进行讨论。王禹栋博士也就此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孙老师进一步提出,学术界之前对《感应篇》的研究大多限于汉文典籍及其相关话题的讨论,但何正金博士本次的分享却立足彝族地方社会与民族交融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考,特别是对改土归流大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地方社会治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思考的方向。随后李冀、张晓雷、刘雪涛等教师亦就彝文《劝善经》的跨文化诠释与当地地方社会的历史发展等话题做出了诸多精彩探讨。

在提问环节,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彝族同学甲巴拉则与我所2023级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专业博士生周玉花、张婉霏皆就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向何正金博士后提问了“彝文《劝善经》与《玛牧特依》同作为教育经典的可比较性”“民族间‘牛祭’行为的对比”“不同地方彝族社会的差异”等问题,何正金博士就自己的研究给出了诸多说明与建议。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王汝彦


主讲人 何正金 博士 讲座时间 2024年6月28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223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