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姜守诚:道教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衍变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27

2024年11月11日晚7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论坛2024年度系列讲座第16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162会议室及线上举行。本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姜守诚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道教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衍变”。讲座由朱展炎研究员主持,何欣副研究员、金恺文副研究员与谈。我所硕、博士研究生以及校外听众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从宝岛台湾的地理、历史、文化切入,说明台湾地区地域文化与我国大陆传统文化的同源性和一致性,从而将道教在台湾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质的独特彰显。姜教授按照时间顺序,将台湾道教的发展进程划分为明清时期、日据时期、二战以后三个阶段,并就三个时期道教发展的不同特征展开讨论。

讲座第一部分,姜教授着手于文献研究,讲述明清时期内地人口迁徙带来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地区道教的新兴气象。首先,姜教授列举了《台湾通史》《台湾通纪》等明清至民国的大量史料,以及中外各著作中所载当时台湾的人口迁移、法脉传播、经济发展、军事活动等内容,并以道士黄性震的生命轨迹为事例,见微知著,展现了道教徒的迁入、道教文化的传播对当时台湾地区形成多元宗教信仰体系的推动作用。其次,姜教授站在台湾宫观营建的角度,透过地方志的记载,就当时民众对各职能神明的崇拜情况,剖析了寺庙、宫观早于教职人员在台湾地区出现的原因。最后,姜教授列举明清时期台湾地区对闽粤风俗的大量吸收,以及民众普遍延请各派道士开坛祈福的诸多个例,总结了道教在台的兴盛发展。

讲座第二部分,姜教授截取自《马关条约》至日本战败的50年历史,讲述日本占据台湾期间对本土道教的警惕、防范与打压情况,以及“崇佛灭道”政策影响下的台湾道教内部佛道杂糅、道俗不分等现象。首先,姜教授介绍了殖民统治者以“治台施政”为目进行的民俗、信仰调查及调查成果,并收集各方数据加以分析,综合当时台湾地区的社会阶级分化情况,并指出了僧道兼职、理论仪轨颓废、法箓正统失传、道士操守堕落等现象。其次,姜教授注意到日据后期殖民统治下“皇民化运动”之中,统治者借“抑道扬佛”政策进行思想渗透、文化扩张的行动,废除教团、更改仪轨、毁坏建筑等摧残手段对台湾道教及民间宗教造成破坏,道教发展处于受制阶段。

姜教授在讲座的最后讲述了二战以后的台湾道教的发展情况,首先以当时入台的各宗派和台湾道教各个组织的形成发展为例,指出当今台湾道教向大陆道教持靠拢倾向的原因。其次,姜教授着眼于台湾地区宫观建设和信徒比重方面的信息,归纳台湾宗教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以及台湾道教对两岸宗教交流、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做出的贡献。

在讲座之后,朱展炎研究总结了讲座内容,并予以高度肯定。何欣副研究员首先就姜教授讲座内容,提出研究方法层面上如何处理田野调查与文献之间关系的问题,姜教授在回答中强调文献的重要性,呼吁学者应该锻炼文献功底,不为理论模式所禁锢。金恺文副研究员认为,姜教授在区域道教研究上的理论成果,对今后道教在横、纵两个向度上的区域比较研究有着启发作用。随后线上聆听的同学也踊跃提问,姜教授一一回应。姜教授本次讲座为与会师生在文献学和区域研究领域均提供了深刻启发,使听众受益匪浅。


供稿:陆畅


主讲人 姜守诚 教授 讲座时间 2024年11月11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162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