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3点,著名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郭金彬教授在我所二楼会议室就“道教思想与科学思想的互动”与宗教所师生进行交流,郭金彬教授虽已年过古稀,但精神矍铄,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围绕着学术前沿及问题意识能力的提升,就学术研究的创新性对在场的师友们进行了深入指导。讲座由我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我所孙伟杰老师、吴华老师以及20余位硕博研究生参与此次活动。
“最有价值的科学思想精粹是什么”“衡量和评级的标准是什么”“论文和著作的精粹是什么”,郭金彬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提供了众多视角,郭金彬教授认为,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选题首先需要有先进性,也就是相对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其他学科的比较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第二要具有创造性,科学的价值就在于创新;第三要具有拓展性,一个好的选题应该是科学的思想精粹,可以收敛也可以发散,具有广泛的拓展空间;第四是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要走在时代前列;第五是具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深邃的洞察力;第六是要以实际的描述和实效的科学思想来揭发本质,通过理论的方式描述出来。这要才是一个好的学术问题。
郭金彬教授谈到在思想领域,要理解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好切入口,题目要有吸引力,他引用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话说:“数学思想发展的方向,要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要提出第一流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是教授善于提出问题,而学生善于解决问题,这种情况需要得到改善,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才是学术之大用。郭教授认为,研究任何问题要从概念开始,对问题进行渗透的理解和智慧的探讨,最终落实到具体问题。比如对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研究,如何以经史子集、博物志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何吸取经史子集、博物志其中的精粹,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郭金彬教授表示科学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就是科学创新,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它的结合性和开放性,模式既可以创立,也可以打破,但它的缺陷在于模糊性,守旧性。在处理
定义问题时,有强定义和弱定义之分,而弱定义高度的抽象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是值得关注的。郭教授接下来谈到道教思想、道教科技与文化延伸、道教科技命题的提出等问题,从道教思想与科学思想的积极互动以及科学思想对道教思想的优化功能,提出科学思想与道教思想联系互动的方式研究创新思维的探讨,构建以社会空间为基础的道教思想的当代空间话语。
我所所长盖建民教授对郭金彬教授的讲座进行了评述,高度评价了郭教授富有启发性的学术研究范式,希望大家做郭教授这样的真学问,志存高远,做出成绩。郭教授的治学严谨和长者风范给在座的同学以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讲座圆满结束。
嘉宾介绍: 郭金彬,男,1947年6月生,福建莆田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荣休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和科学哲学。曾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研究”等2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译)文132篇,出版专著15部,计400万字,论著获奖15次。郭教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并博得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三个系统的同行的广泛好评,吴文俊、苏步青、杨乐、周谷城、席泽宗、杜石然、李迪等众多著名科学家和学者均赞赏过其工作。被国际数学史学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History of Mathematics )列为“世界数学史家”(World Dir ectory of Historians of Mathema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