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晚,我国著名道教及民间宗教研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马西沙教授,受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及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的邀请,在2019年成都“中华续道藏”论坛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后,莅临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158学术报告厅,为所系内外的师生朋友们,就“清代宗教研究”的相关问题作主题演讲。讲座由《中华续道藏》编纂出版工程首席专家、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主持。哲学系麻尧宾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萧霁虹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王闯副教授等参加了此次讲座。
马西沙教授首先用幽默近宜的语言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求学治学的经历,向老师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考入北大中文系后与中国俗文学、宝卷档案结下“不解之缘”,再到考入人大清史研究所,查读抄阅故宫当中珍贵且未被他人所注意到的明清档案和宝卷资料。从而能够细致详尽的对清代民间宗教与结社现象进行考察,并以“清代八卦教”起源、传略、传承的研究为内容写成学术论文,刊登发表,在学界广受赞誉、颇得好评。后在参与编纂《中国道教史》的过程中,与詹石窗教授延续了其师辈任继愈先生和卿希泰先生的深厚友谊。
马西沙教授借此自身经验,提醒年轻的学者们要在研究中国宗教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术领域史料典籍的搜寻和运用。在注重官方宗教的同时,也要看到民间宗教的巨大社会影响和旺盛生命力。其次,马西沙教授还教导大家要学会勾勒“宗教研究地图”,通过从研究进度、难度、前景三个方面,就对象宗教目前的研究现状,划分地域特色,从而找到自己的学术方向。选择“稀缺困难”或着资料丰富但杂乱如麻的研究方向,往往会影响学术追求的价值。
在讲座的后半段,马西沙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其在进行民间宗教研究时,对罗教的部分研究成果和发现。首先是从起源上梳理了罗教的传播和发展与青帮的形成的关系。罗教起源于明代正德年间的罗姓军人。其通过漕运河道,在沿途的“安堂”——在漕运时间长达半年的环境下而兴建起的一种休息补给站——中进行传播并建立宗教场所。在清乾隆时期,因为当时漕运走私查处政策的收紧,拆除了许多安堂。许多漕工们便只能居于船上,原来的安堂也转化为老堂船,并围绕老堂船聚集起大小规模不一的船帮,形成航帮会社。至咸丰三年,黄河大水而改道,实行航运解散漕帮,使得已形成组织规模的漕工被迫上岸谋生,建立帮会组织,从事绑架、私盐等等。此时便是青帮的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民间宗教因其发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的特点,往往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无论是香堂帮派还是宗教派别抑或是民间组织,其背后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着民间宗教渊源流传的影子。如何从档案、宝卷及其他非正史、非正式记载当中寻找线索,去梳理出这些往往容易被大部分学者们视而不见的真实史实,是我们年轻宗教学者应该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