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张雪松:对“老子化胡”说及其相关问题的再认识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1-30

20231123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张雪松老师应邀为我所师生作了一场以《对老子化胡说及其相关问题的再认识》为题的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由王大伟老师主持,文新学院国威老师评议,参加讲座的还有段玉明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甘沁鑫老师、四川师范大学周努鲁老师等。


讲座伊始,张雪松老师首先梳理了老子化胡传说的早期各种版本,并探讨了其与汉末以来逐渐流行的老子不断变化为历代帝王师的传说。张老师分别讲述了佛教轮回观念、中国传统的道气观念与帝师观念对老子化胡的影响。老子世世为帝王师的观念见于汉桓帝时代边韶的《老子铭》,而《老子铭》的这些论述与汉灵帝、汉献帝时译出的佛教经典《修行本起经》极为相似,虽然《修行本起经》译出时间略晚于边韶的《老子铭》,但《老子铭》出现的时代即汉桓帝时,恰是佛教译经开始蓬勃发展的时代,《老子铭》受到佛教轮回观念及佛本生故事影响是极为可能的。

中国传统道气观念也在老子神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秦汉时期,逐渐形成了明君皆有帝师的传统观念。随着道气说的逐渐完善和流行,以及老子不断被神化,出现了历代帝王师都被认定为是老子化身的信仰。王维诚的《老子化胡说考证》中认为后汉边韶的《老子铭》是《化胡经》产生的源头之一。老子化胡说也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出现的。由于佛教入华的传播路线、教义,以及西域语言、翻译等原因,故产生了浮屠、释迦、如来、佛等不同译名。早期中国人,常将佛与浮屠误为二人,道教徒以道气说为基础,亦将浮屠、佛视为老子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化身。因先有浮屠等双字的译名,后有的单字译名,所以常以为诞生时代晚于浮屠;进而认为在东汉时才诞生,汉明梦佛、永平求法,即被当作对当时胡太子成道的一种“祥瑞”反应。

在道气说的背景下,早期中国人的佛陀观并非只有一位佛,而是一组(拥有弥加、沙律,佛、浮图等等不同称谓)前后不同时代的人物,且都是(老子师徒)的化身,而且这些人物也都扮演的是帝王师的角色,只不过他们是胡王的帝师。也就是说遍夷夏,不仅在华夏化身为历代帝师辅佐明君,在西域也化身为浮屠、佛等帝师辅佐胡王。佛陀(浮屠、释迦),与华夏辅佐贤君圣王的历代帝王师一样,也被视为道(老子师徒)在西域的(一组)化身,是教化胡王的帝王师。因夷狄与华夏有别,故佛教在教义与礼仪方面与华夏礼教有别。中国这种早期的佛陀观发端于汉代,内容不断丰富,直到南北朝时仍不时为道教徒所利用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张雪松老师指出北魏太武帝诏书中的刘元真、吕伯强应该是与老子化胡、永平求法相关联的传说人物。张老师强调“老子化胡一直是政教关系史上有影响力的问题,然而其与北魏太武帝灭佛的关系,学界一直未有关注。太平真君七年(446)北魏太武帝灭佛诏书中提出西域本无佛教,佛教乃前世汉人刘元真、吕伯强之徒,道听涂说,附会老庄而成。说西域本无佛教,这是非常令人奇怪的论断,这一说法恐亦出自老子化胡说,太武帝诏书中所言刘、吕二人,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指当时传说东汉永平求法后佛道二教角力,道家一方失利后出家的司空阳城侯刘峻四岳诸山道士吕惠通。汉明梦佛、永平求法,这些早期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传说,最初产生于老子化胡的传说之中,老子在历代化身为不同的圣人传道,东汉时化身为,天有异象,故引发汉明帝梦佛、永平求法的故事。而后佛教徒接受了这一故事框架,并演绎出求法后佛道二教斗法等情节,并谓道家角力失败,刘、吕之徒出家为僧;道教徒进而亦接受此说而批判刘、吕之徒致使佛教在中土流行,谬种流传,故力谏北魏太武帝灭佛,拨乱反正,去后汉荒君虚妄,复羲农之治。佛道双方因各自需要反复叠加累积故事情节,本身亦是一场激烈的佛道论衡。

公元五世纪中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灭佛运动,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太平真君七年(446)三月,拓跋焘在灭佛诏书中提出,胡人并无佛教信仰,所谓的佛教不过是中土汉人刘元真、吕伯强之徒,从胡人那里道听涂说,参以老庄道家之言,附会而成,并非实有;故此,佛教不过是汉人刘、吕之徒编造的,该二人实乃大奸之魁。 按照上面这种说法,则刘元真、吕伯强当为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灭佛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拓跋焘的诏书所言刘、吕之徒的语境,显然为佛教初传中国。汉明梦佛、永平求法之后,佛教流行中国,遂政教大坏,民不聊生。拓跋焘的诏书中认为,在佛教初传中国时,刘、吕之徒,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教的教义实为此二人编造或伪造而成,故他们是大奸之魁也。那么,显然刘、吕之徒应该是佛教初传的重要人物,应该与汉明梦佛、永平求法有一定关系,而不可能是晚至数百年后晋代之僧徒。

最后,张雪松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汉明梦佛、永平求法的传说与老子化胡说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佛教入华的传播路线、教义,以及西域语言、翻译等原因,故产生了浮屠、释迦、如来、佛等不同译名。早期中国人,常将佛与浮屠(释迦、如来)误为二人,道教徒以道气说为基础,亦将浮屠、佛视为老子(或尹喜)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化身。因先有浮屠等双字的译名,后有的单字译名,所以常以为诞生时代晚于浮屠;进而认为在东汉时才诞生,汉明梦佛、永平求法,即被当做对当时胡太子成道的反应。汉明梦佛、永平求法最初产生于老子化胡的传说之中,老子在历代化身为不同的圣人传道,东汉时化身为“佛”,天有异象,故引发汉明帝梦佛,而后再有永平求法的故事。此后佛教徒逐渐接受了汉明梦佛、永平求法的故事框架,并演绎出永平求法后引发道士不满,佛道二教斗法,道教失利,遂使佛教开始流行中国等诸多故事情节。永平求法后佛道二教角力本属无稽,佛教徒加以演绎,谓道家角力失败而刘、吕之徒出家为僧,而道教徒亦接受此说而批判刘、吕之徒致使佛教在中土流行,谬种流传,故力谏北魏太武帝灭佛,拨乱反正,去后汉荒君虚妄,复羲农之治。此亦属佛道论衡,佛道双方因各自需要反复叠加累积故事情节的一段“错上加错”的有趣公案,本身亦是一场激烈的佛道论衡。


在评议环节,国威老师从四个角度评议了张雪松的讲座,首先指出了老子化胡的层次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是判定文献真伪的方面。第三是伊存授经的正史记载受到《老子化胡经》的影响;最后强调了张老师在研究方法论上的开放性导向。

在交流环节中,段玉明老师肯定了张雪松老师研究中道气说对道教人物变化的影响,褒扬了张老师对宗教研究的细致深入和其示范性意味。最后,王大伟老师对张雪松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撰稿:金明俊


主讲人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