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陶金:道教建筑:一种中国传统神圣空间的研究方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3-18

2024年3月14日晚上7点,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筑师、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博士候选人陶金老师应邀为我所师生作了以“道教建筑:一种中国传统神圣空间的研究方法”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张崇富教授主持,欧福克副研究员与孙伟杰副研究员与谈。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诸位师生皆怀以极高的热情与期待来参与2024年度宗教文化论坛首场讲座。

讲座伊始,张崇富教授对陶金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陶金老师的个人履历与研究旨趣作了详细介绍。就此,一场精彩的讲座拉开序幕。

陶金老师从自己的学习、实践经历展开了本次讲座的中心内容——道教建筑与仪式,并强调道教仪式除其本身的实践意义外,也是理解中国宗教建筑的一把钥匙。随后,陶金老师以葛兰言与石泰安的同心圆模型、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气论、山东云峰山道教石刻等为例,详细讲述了道教思想与仪式传统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逐步引入到道教仪式与建筑的讨论中去。陶金老师指出,就空间而言,我们应从仪式与行为入手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因为宗教的神圣空间并非仅由物质性的墙与屋顶所生成,而是以人之行为——仪式作为核心,仪式又由人来完成,故身体才是一切仪式行为的核心所在;也正是通过仪式,人才得以与天地融合,与神明对话,而在这一切的背后隐含的则是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身体观。在此基础上,陶金老师进一步提出了以垂直轴线代表的“向上的融合”所构成的“法象式神圣空间”与以平行轴线为代表的“向前的侍奉”所构造的“拟人式空间”两条路径来理解道教中的坛与殿。并以宁波保国寺大殿为例,区分了神居空间与礼拜空间,再以普通民居与宁波保国寺大殿的构造设计相互对比,图文并茂地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归纳。

随后,陶金老师又以“横轴—拟人空间”“纵轴—法象空间”“协同—室外庭院”与“合并—移坛入殿”为子题,以大量的实物为例,论证了仪式对于理解空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带领大家将目光从人为的道教建筑扩展至自然的山水,以神居与灵场之二分对自然空间中的山、水、洞作了深入浅出地分析。最后,回到了前文所言的中国传统中的宇宙观与身体观,首尾呼应,听众们豁然贯通。与谈环节,欧福克副研究员首先对陶金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指出道教无论是建筑还是斋醮科仪,皆承袭了诸多中国古代的宫廷仪式,并认为陶金老师的思路是很好的切入点,就此可以从建筑的角度丰富道教的研究视角,此外以青羊宫的八卦亭为例,对道教仪式与建筑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孙伟杰副研究员亦对陶金老师的思路表示肯定,指出实际上道教建筑的设计本就有一定的理念,即天地人的相通,这也提醒我们在研究中,应注意到仪式外的东西,可以将仪式与神圣空间相结合,激发更多的想法。

总结环节,张崇富教授与李裴副所长皆对陶金老师的分享表达了谢意,并就自己的研究领域与陶金教授做了深入的交流。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王汝彦


主讲人 陶金 博士 讲座时间 2024年3月14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158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