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金恺文:旁观者——近代方志、报刊和档案中的道教形象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21

2024年10月16日下午两点半,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谷新”青年学者论坛第7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23会议室举行,由金恺文副研究员主讲,主题为“旁观者——近代方志、报刊和档案中的道教形象”。李裴教授、吴华副教授、胡瀚霆副研究员、孙伟杰副研究员、张晓雷助理研究员、何正金助理研究员、刘雪涛助理研究员及我所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讲座,现场氛围热烈。

讲座从旁观者视角而非内部来看道教在方志、报刊、档案中的形象,来审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道教在当时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处的地位。

首先,金恺文老师以分析民国时期的方志材料来解析道教形象,包括对寺庙和道观社会生活的记载、寺观与僧道互居的现象,并分析了一些方志编纂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比如神职人员的个人修养、宗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国民政府取缔迷信行业举措的合理性等。

其次,金恺文老师列举报刊上所出现的与宗教相关的材料,比如道教传戒声明,道观与政府机构、邻近佃户的往来,并以成都的道教教派行为来解析当时的宗教情况,展现了当时道教教派的社会形象。同时,金恺文老师也谈到对于道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思考,比如道教是否受民间信仰的牵连而遭到污名化。同时,与民国佛教留存的材料进行对比,发现道教没有足够的报刊材料可供还原更多当时道教在宗教、世俗生活中的面貌。

除报刊材料外,金恺文老师又介绍了在档案材料中道教的社会形象,比如档案里面记载了道教会创立、会员手册、经济来源、未来规划、改组过程等,并分析了在改组中,档案所反映的当时对正一道士与火居道士的态度。与此同时,档案也呈现了道教会、宫观、道士与大众、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的多元互动。

最后,金恺文老师总结指出,我们不仅可以从道教内部出发进行研究,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视角来多方位研究道教形象,进行比较宗教研究,思考道教在历史社会和世俗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以此扩展自己的研究视角,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知道教。

在报告之后,孙伟杰副研究员主持了问答环节。刘雪涛老师首先表达了自身对金恺文老师汇报的思考,例如当时的宗教场所是否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并承载了社会职能。孙伟杰老师提出各个材料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多样性,需综合材料进行研究,并认为方志的内容少和简略,但对社会生活化和民族共同体研究有意义。李裴教授也在讨论过程中提供了一些研究思路和文献指引。随后胡瀚霆、何正金老师、张晓雷三位老师就道教的种种文献记载也做了诸多有启发的讨论。

供稿:胡佳妹  



主讲人 金恺文 副研究员 讲座时间 2024年10月16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223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