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上午10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谷新”青年学者论坛第8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320会议室举行。论坛由胡瀚霆副研究员主讲,主题为“林希逸的佛教观——以‘三子口义’为中心的解读”。孙伟杰副研究员、金恺文副研究员、刘雪涛助理研究员、何正金助理研究员以及我所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讲座。
讲座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南宋社会背景之下,理学艾轩学派传人林希逸的佛教观。林希逸以儒家作为根本立场,兼采佛学思想,以“口义”方式注解道家《老子》《庄子》《列子》三大经典,将三教思想熔于一炉,成就了“三子口义”在老庄列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南宋儒、释、道之间思想交流融合的文化发展趋向。
首先,胡瀚霆老师从林希逸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出发,介绍了当时福建地区佛教繁荣发展的影响作用,以及三教合一思潮之下临济宗高僧大慧宗杲为林希逸在“口义”过程中摄融佛学所提供的思想条件。
其次,胡瀚霆老师列举了“三子口义”引书中的大量材料,梳理了林希逸对佛教经、论,以及大慧宗杲语录的援引情况,分析了林希逸从文章语脉角度解读《庄子》原文进而比较佛教经典并提出两者相似之处的阐述过程,讨论了林希逸在文辞、说理层面将佛典与《庄子》《列子》进行的类比。
不仅如此,胡瀚霆老师还从林希逸对佛理源流的辨析入手,指出林氏试图从佛教所说理论的究竟处出发,在理论逻辑的原出处将释道统一起来。同时,又指出了林氏在理论使用层面上对释道思想的区分。
在此基础上,胡瀚霆老师引出林希逸站在儒家立场的“辟佛”倾向,并解读其“具‘大眼目’”的方法论,同时也讨论了林氏调和儒释的态度。
最后,胡瀚霆老师提及了研究林希逸融合三教思想这一具体案例对当前跨文化、跨宗教研究的启发,并向与会者抛出了学术研究与自我生命关系的问题,引人深思。
在报告之后,孙伟杰副研究员主持了问答环节。刘雪涛老师、金恺文老师分别对胡瀚霆老师的结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随后,胡瀚霆老师对与会同学提出的关于三教合一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撰稿: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