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何建明:东亚视野下近百年中国的现代佛教形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8

2025年9月4日上午9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论坛“佛教思想与社会”系列讲座第19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00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何建明教授主讲,主题为“东亚视野下近百年中国的现代佛教形态”。讲座由王大伟研究员主持,校内多名硕、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的第一部分是东亚史著作举要。何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东亚史》《超越国境的东亚近现代史》《发现东亚》等中西学者关于东亚从史前至20世纪末的历史进程和“东亚”概念的现代生成过程的论述。

接下来,何教授讲述了在东亚佛教田野考察视野下,小栗栖香顶、铃木大拙、常盘大定等日本学者在中国进行的观察研究活动。何教授以小栗栖香顶的著作《北京纪事·北京纪游》为例,点明了日本学者一致得出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头,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能了解日本自己的文化”的结论。何教授还列举了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吉川幸次郎《我的留学记》、宇野哲人《中国文明记》等近代日本学者的中国游记,描述了日本学者对中国佛教田野考察的过程。

讲座的第三部分是东亚佛教文化视野的展示。何教授讲述了常盘大定对中国佛教史迹的深入考察过程,以及铃木大拙对中国的大量佛教胜迹、寺庙与文化界名人的参访活动。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何教授介绍了金山正好《东亚佛教史》、龚隽《作为“知识”的近代中国佛学史论》、王俊中《东亚汉藏佛教史研究》等学者专著,着重介绍了其中以中国佛教史为中心的佛教东传史、以“中观”思想为典型的大乘观念传播史、佛教宗派的形成与传播情况等主题在内的诸多成果。接下来,何教授讲解了东亚佛教关系视野与历史视野,并介绍了上世纪初中国佛教在现代西学影响下的应对措施,以及各宗派的发展情况。

在东亚佛学交流、比较视野部分,何教授着重讲述了胡适与铃木大拙之间就中国禅学史问题而展开的论辩过程,此论辩被称为“胡适禅学案”。随后,何老师向听众介绍了清末佛教复兴运动领袖杨仁山、首部《佛学大纲》作者谢无量、《海潮音》编辑者史一如、佛学家欧阳竟无、吕澂等为中国佛教进入现代化做出贡献的诸多学者,并列举几十年举行的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佛教学术交流活动。

在讲座的最后,何教授做出总结。一、东亚视野是随东亚地域、历史的形成与变迁而形成与变动的;二、东亚视野可以包括历史视野、文化视野、共同体视野、关系视野、比较视野、交流视野、田野视野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三、东亚近百年的佛教形态,是正在面临转型的、走向现代化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随后,王大伟研究员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对何建明教授丰富的知识输出、深入的学术讲解表达了感谢。

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陆畅


主讲人 何建明 教授 讲座时间 2025年9月4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200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