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14日,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在成都祥宇宾馆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召集和组织,旨在深化国内的希伯来圣经研究,呈现其与诠释学、文学、社会学及历史学等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关联,同时,探查其在汉语语境中的译述与接受。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与成都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5位专家学者围绕希伯来文本的经文辩读与释义、圣经诠释的中国化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田海华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李炽昌先生致开幕词,对本次研讨会丰富多样的分享主题寄予厚望,指出这种讨论将促进希伯来圣经的学术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李裴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发言,向所有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致以衷心感谢。
研讨会第一场为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伟驰研究员主持,邀请山东大学李炽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南京大学孟振华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姜宗强教授以及暨南大学吴青教授作精彩报告。以上五位学者的论题涉及五个研究视角,分别是“从创造与救赎:希伯来文明的人文关怀”“‘敬/静’安息论:对《创世记》2章1至3节的儒家心性论诠释”“米利暗形象与波斯时期希伯来圣经的历史书写”“跨文本阅读参孙和武松的故事”,以及“晚清汉译圣经进献宫廷事件探微”。学者各自表述,皆条分缕析,立意深远。
第二场报告以圣经语言与圣经汉译为主题,复旦大学刘平教授从三大亚伯拉罕宗教视角切入《塔纳赫》的汉译历史。复旦大学李思琪副教授系统介绍和评析了自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崛起以来的圣经希伯来文学习资源,包括词典、文法参考书以及文本阅读材料。北京语言大学柳博赟副教授认为从叙利亚语到汉语的圣经翻译案例有助于理解唐至宋的文学文本和文化现象。北京大学梅华龙博士认为《西罗亚水渠铭文》体现了纪念性叙述以及“书写”这个现象本身在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社会内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角色和作用的演变。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湛博士对机器学习在古代语言上的应用尝试及问题作了深入的讨论。
在第三场希伯来圣经的主题报告中,山东大学姜振帅副教授探讨《诗篇》中的社会权力的历史表达,指出古以色列宗教史中的神权观念具有一个复杂的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圳大学林艳副教授以《创世记》1-11章为中心,着重描述了天人两分的宗教思想。暨南大学的谢依霖博士通过梳理神明巴力的历史演化,分析其对古代以色列的宗教生活构成的冲击和影响。福建神学院的张信宇博士主要探讨《历代志》如何在家谱中塑造以色列的边界和对身份的认知。复旦大学博士生纪晓微分享《士师记》18章但族殖民叙事在母本和编修中的呈现,及其同海上民族的关联。
在第四场主题报告中,湖北大学康志杰教授以“圣经中国化实践”为视角,探讨了圣经中的婚姻观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中的拓展及表现。上海大学黄薇博士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文本对于故国之思情感的描绘、塑造与传达,来理解《诗篇》137中的故国之思。山东工商学院倪爱霞博士分享了清初犹耶比较视域中的亚伯拉罕形象。河南大学侯春林副教授探讨了希伯来商业文化的起源及其契约经济功能。四川大学查常平教授以《马可福音》中7:1—13、12:18—27两段经文为例,从耶稣对待犹太文化传统的态度中得出人史关系需要建立在人神关系的基础上的结论。
在第五场主题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伟弛研究员分享了如何通过新史料,建立太平天国千禧年主义与西方传教士终末论之间的文本链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邱业祥教授以“以经斥文”“以经构文”以及“以经律文”三方面介绍了晚清传教士的小说批评和新小说创制。四川大学李以清特聘副研究员以原始汉文手稿及相关西文文献为基础,聚焦晚清基督新教组织“中国汉会”的圣经与释经书研究。武汉大学赵盼特聘副研究员分享了有关李荣芳的圣经旧约先知书的诠释研究。成都大学梁栋博士以理雅各为中心,阐释了“道”与“上帝”如何同在这一论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陈明彤以《反对犹太人》为研究文本,梳理了金口约翰对希伯来圣经的保罗式解读。
在最后一场主题报告中,中央民族大学王梓副教授探讨了路加作品对《以赛亚书》的使用与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刘燕教授分析了穆旦现代诗歌中的圣经话语,如圣经原型、意象与象征、破碎与皈依、分裂与统一、现实与玄学等。中山大学洪晓纯副教授分享了天主教与新教译本之间的互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应。成都大学唐冬梅博士探讨了弗莱的圣经观与现代圣经文学研究,指出弗莱的圣经文学研究的最终目是要在“作为文学的圣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型宗教观。最后一位作报告的是四川警察学院吴华博士,他通过回顾华人圣经女士的兴起,研究她们如何基于自己的社会处境来理解、诠释和传播圣经,探讨她们对基督教中国化的影响,以及遭遇的挑战。
此次研讨会除学者汇报讨论之外,特设讲座环节,邀请湖北大学康志杰教授、山东大学李炽昌教授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分别以“大历史时空下的区域史及女性群体研究”“以色列的被掳与流散:《诗篇》105-106及《以赛亚书》40-55的诠释”,以及“从基督教礼仪中国化的视角再思祭礼传统”为主题展开三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研讨会尾声,田海华教授对本次研讨会作总结性发言,山东大学李炽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游斌教授、暨南大学吴青教授以及西北师范大学姜宗强教授皆表达对本次研讨会的高度肯定,并对未来希伯来圣经学术领域内的持续对话交流进行展望,交换宝贵的意见。至此,“第六届希伯来圣经研讨会”在全场与会学者的热烈掌声中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供稿:苏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