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数字宗教学与智库发展论坛2021”在四川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主办,“数字宗教学与智库发展研究中心”承办。论坛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侨大学、云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
12月18日上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致欢迎辞。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田野、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詹石窗先生、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傅其林教授、四川大学哲学系与宗教所党总支书记史冰川先后致辞。
姚乐野教授祝贺本次论坛的召开,向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指导,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推进数字化时代下宗教学研究的发展,自觉服务于三大体系建设,争取学术创新与智库发展两翼并举。
田野局长在致辞中表示,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之间有着良好的校地合作关系,曾合作开展“生命道教研究”等课题。目前,管理部门正面临“数字民宗”大数据平台、宗教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互联网宗教管理等新课题,希望能够得到研究所和智库的智力支持。他欢迎学者来成都实地调研。
傅其林教授表示,宗教学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一直受到四川大学的重视和支持。宗教学学科先后被纳入四川大学的双一流学科群、2035先导计划。近年来,川大宗教学学科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标志性事件包括:詹石窗杰出教授主持《中华续道藏》编纂出版工程,领衔建设“四川大学生命哲学学派”;吕建福教授获聘为首批文科讲席教授;盖建民教授新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他期待论坛能够促进宗教学智库的发展与完善。
史冰川书记表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自成立至今已走过40年历史,为我国宗教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将大数据技术用于宗教学研究和宗教工作相关分析,有利于积极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发展“新文科”理念,联合国内本学科学术力量解决宗教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为宗教工作提供参考,是一项有价值的重要的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全国宗教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宗教学和宗教事务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往往与政治、经济、文化和世界局势联系在一起,将大数据这样一项现代重要技术用于此领域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新事物。大数据技术怎么用,用在哪里等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谨慎抉择,期待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致辞结束后,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发挥好智库作用》主题报告。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并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具体方向。其中,“要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坚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风优良、善于创新的宗教学研究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是对宗教学研究队伍的要求。今后我们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程中,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坚持把学习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作为重点任务,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动力,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作为宗教学研究人员,我们要充分发挥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积累雄厚、多学科人才汇聚的资源优势,围绕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需要,加强对国内外宗教形势、宗教政策法规研究,为宗教工作提供高效、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主题报告后,论坛进入专场讨论阶段。第一场为“智库发展专场”,由四川大学吕建福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山东大学傅有德教授、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加润国研究员、四川大学邱永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曾传辉研究员、新疆师范大学彭无情教授、清华大学孟天广教授、四川大学孙瑞雪副研究员等学者先后作专题报告。他们分别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宗教学”学科的内涵与边界、南亚宗教安全与治理、卿希泰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指导道教学术研究的学术史回顾等议题进行了介绍与讨论。
第二场为“数字宗教学专场”,分上、下场。上半场由四川大学陈丽副研究员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吴晔教授、武汉大学龚为纲副教授、武汉大学费定舟副教授、四川大学陈丽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宁博士等学者先后作报告。下半场由四川大学邱树雄副教授主持,张崇富教授评议。华侨大学黄海德教授、四川大学闵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华伟副研究员、武汉大学曾胜博士、西昌学院叶文学副教授、云南大学盖菲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肖习博士等作报告。上半场的讨论集中于宗教学与计算科学研究方法的跨科际整合,就计算科学研究方法、数字宗教研究议题、重大事件下的宗教情绪等主题及未来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下半场的讨论则集中于道教传世文献与田野文献的数据库建设、道教研究的数据化分析等议题。
在闭幕式环节,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周冶副研究员和吕建福教授先后致辞。周冶副研究员指出,论坛共有21场报告,精彩纷呈。他认为,论坛对“人”这一认知、研究主体的讨论较少。就人才培养而言,要培养学风优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才,才能充分、合理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就大数据使用而言,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防数据的“片段化”“碎片化”,让“冰冷”的数据有“温度”。就研究范式转换而言,要关注传统议题与新工具、新方法的深度结合等问题。吕建福教授指出,论坛具有三大特点。其一,及时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其二,与会者老中青结合,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三,四川大学的道教研究与宗教学理论研究与时俱进。
此次会议是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牵头发起的第二届“数字宗教学与智库发展论坛”,是一次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探讨宗教学数字人文研究的学术活动。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将继承和发扬卿希泰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我国宗教文化的宝贵经验和学术遗产,结合当代社会需求,进一步整合学术资源、完善人才队伍、优化学科结构,合理布局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以构建中国道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为抓手,以数字宗教学研究为重点,协同其他科研机构的学术界同行,合力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建设和范式转型等时代任务提供学术经验。(供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