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四川大学于望江校区中华文化研究院隆重举行《老子籍贯与诞生地考证文献汇编》新书发布会。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致辞,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教授主持会议,本书第一作者、四川大学杰出教授詹石窗先生对项目立项、撰稿过程、基本内容作了介绍。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出席发布会的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出版社编辑、本校部分师生数十人,一些地方团体积极组织听讲。
《老子籍贯与诞生地考证文献汇编》,詹石窗、顾宗正编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全书分八章,共50万字。本书既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的专题考证成果,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的专题研究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阅过书稿,专门写了编后语,对其工作路向、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道家学派的理论奠基人,老子与黄帝一起被奉为“黄老学”的旗帜人物。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五千言,不仅深深影响于中国社会,而且成为世界思想文明的重要典籍。有资料显示,《道德经》是迄今为止被译为外文版本最多的中国古代经典,可见其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老子的籍贯与诞生地问题,自明清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尤其在1990年以后,争论纷起。其真相如何?本书作者经过10多年的查证与实地考察,寻找到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以专题为纲要,依照时代顺序加以汇编,并且进行了背景说明与内容解读。遵循历史地理研究法,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谯城区姬揣李村及周边地区(老子文化遗存分布区)考古调查勘探报告》进行进一步分析。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傅其林教授偕同著名道教研究专家李远国教授为《老子籍贯与诞生地考证文献汇编》揭幕,并由詹石窗教授和宗教文化出版社王鸣明女士分别对新书情况及编校过程进行介绍。
詹石窗教授指出:查清老子籍贯与诞生地,必须紧紧抓住地理空间标志。古谷水正是见证老子籍贯诞生地的坐标性河流。本书作者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水》等史料记载而实地考证,古谷水途经各站,与今亳州老城区、位于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前、姬揣李村西入于涡河的今惠济河路线吻合一致。老子县籍所在地——楚国苦县,于唐代更名真源县,宋真宗时期更名卫真县。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该城因战争动乱、黄河南泛而毁。元明清及近代黄河多次南泛,遗址遂被掩埋,其地理位置就在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区46华里、涡河北、谯城区牛集镇安家溜集西、惠济河(古谷水)两岸。老子乡籍所在地——厉乡,因谐音之故,后世称作赖乡或濑乡,其地理位置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区西35华里、谯城区内、有惠济河入涡河口北为标识的牛集镇蒋楼行政村。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汉桓帝遣官至苦县祭拜老子,于老子所生旧宅建造老子祠。因此,汉代老子祠实为老子诞生地的最初标志。唐高宗时称老子祠为玄元皇帝祠,天宝二年更名为“太清宫”,宋、金、元沿用。元代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红巾军农民起义保小明王(韩林儿)定都亳州建明王宫,汉代老子祠遭红巾军首领刘福通率兵拆毁,遗址被元、明、清及近代历次黄河南泛泥沙掩埋地下。对照众多文献记载,依照GPS定位查找,可知兴起于汉代的古老子祠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亳州老城四十里(宋里程,今45.504华里)、古谷水(今惠济河)穿其城而过的老子县籍所在地——苦县故城(唐·真源——宋金元·卫真故城——今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安家溜故城)东十四里(唐里程,今14.868华里)、以古谷水(今惠济河)入涡河口东为标识、位于涡河北岸——今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姬揣李村、魏岗镇孟庄、高庄、三王营、谭楼老村旧址等周边相应区域。
本书责编王鸣明女士指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及其道学体系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进程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证老子籍贯及诞生地无疑是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詹教授和顾会长联袂编著的这部著作,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将文献记载与考古勘探所得的结果相互印证,以地理空间标志为主要参考,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思想价值和研究价值。
新书发布仪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李远国教授对本书所录资料之丰富详实以及深入的田野调查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可将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纳入参考资料范围的重要建议。北京大学郑开教授肯定了本书对《水经注》中史料的运用,认为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新颖,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可称轰鸣道教界的有分量的著作,指出本书可进一步回应老子年代学这一重要问题。华侨大学黄海德教授认为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对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二重证据法”的重要应用和创新,可称为“三重证据法”。北京大学全真史研究专家张广保教授指出本书的亮点之一是选择了以道教的宫观为主要线索,进一步推进老子故里和籍贯的考据。此外,四川师范大学蔡方鹿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甘绍成教授、中山大学王承文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尹志华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刘固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姜守城教授、厦门大学黄永锋教授、厦门大学谢清果教授以及本书第二作者、谯城区老子研究会会长顾宗正道长分别对新书的发布表示了祝贺,并提出了十分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化传播使得历史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对于把握道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稽考老子诞生地、弄清老子县乡籍的地理空间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的最大特色是将查证的历史文献以扫描的形式呈现出来,凡涉老子县乡籍贯与旧宅的记载均以红色线条划出,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理空间查证、对照,资料翔实、分析在理。它的出版,不仅有助于世人真切了解老子故里的本来面目,也有助于推进道家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会议最后,本次会议主持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对本书的启发性进行了总结:对老子这位历史人物我们可以从多维度进行解读,对老子文化的学术研究,应当采取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多元的研究方法。盖所长以费孝通先生的名言作为结束语:对中华文化的弘扬,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可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最后达到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远大目标。会议结束后,主持人组织线上线下与会专家共同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