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晚上7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论坛2024年度系列讲座第14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16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辅仁大学哲学系陈福滨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哲学面对现代文明的走向”。张泽洪教授、廖玲副教授、何正金博士以及我所硕、博士研究生及线上众多学者参加讲座。
陈福滨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从生命哲学、环保哲学、价值哲学、伦理学和方法论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走向。
首先,陈福滨教授指出,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哲学传统,“中国哲学的独特成就在于突出了对生命之中和状态的追求,强调德性修养的重要性”,并认为儒家哲学中的“万有”都有生命,彼此互联,“仁民而爱物”正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关键,“生生”不仅是生命创造的历程,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为我们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承接生命哲学的精髓,陈福滨教授转向环保哲学,指出儒家思想中的“爱人”也应扩展至对自然环境的爱护,“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两方面的意义;就横的方面言,只有先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就纵的方面言,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注意人类社会代际之间的伦理问题,如果我们对后代没有‘恻隐之心’,不实行‘忠恕之道’,只顾我们自己眼前的利益,那么也就难以作好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他引用《论语》和《孟子》中的观点,结合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自然”说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哲学对于现代生态哲学的启示。
陈福滨教授在讨论价值哲学时提出,“价值”首先是人与物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价值的社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以及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陈福滨教授强调,尽管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但仍有一些基本价值是稳定不移的,如正直、仁爱、诚信等,这些价值“在任何文化传统中皆有其一定之地位,在中国哲学中尤然”。
面对现代社会的伦理挑战,陈福滨教授讨论了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挂帅导致人文伦理忽视的问题。他强调儒家伦理思想的普遍性,“在于它对人性的理解,人性的本身并不受时代、地域的限制,如果儒家对人性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他所发展出的伦理思想以及具体的构想,就具有普遍应用的价值”,并提出通过认同传统伦理价值来防止现代化过程中的弊端,还进一步指出在伦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扩充人性中的公共性以建构合理的公共福利与公共政策。
关于中国哲学方法论的建构,陈福滨教授提到了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中心的方法论、劳思光的心性论中心的方法论,以及概念范畴中心的方法论。陈福滨教授认为,这些方法论对于理解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功夫论和形上学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陈福滨教授在讲座总结中指出了中国哲学面临着科技引领的现代化进程的挑战,并认为如何结合中国人的自然观、伦理智慧、艺术美感和现代科技,使哲学落实,同时使科技不落于流俗、功利、破坏生态,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课题。
最后,张泽洪教授主持了问答环节。何正金博士、廖玲副教授分别对陈福滨教授的讲座做出了评议,何正金博士提出近代以来中国哲学面对西学影响的一些思考,廖玲副教授指出陈福滨教授的讲座极具启发性,结合现当代话题,聚焦哲学的时代任务。随后,陈福滨教授对与会同学提出的关于中国伦理哲学与中国宗教信仰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张泽洪教授赞扬陈福滨教授对中国哲学现代走向与未来开展的深刻见解,并对陈福滨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
撰稿: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