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纪要|李刚、李大华:对谈:道教哲学意趣及其当代价值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1-08

20251031日下午3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25年度宗教文化论坛第3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00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对谈:道教哲学意趣及其当代价值”。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刚教授、深圳大学文学院李大华教授主谈,四川大学道教宗教文化研究所闵丽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哲学系党支部史冰川书记、胡锐研究员,以及本所硕博士生出席讲座并参加了讨论。现场氛围热烈,座无虚席。

讲座以对谈的方式展开。李大华教授首先以“道教哲学”为主题开启此次讲座,并从辨析道家与道教的内在关系、道教的哲学命题两方面做出详细解释。李大华教授提到,从概念意义上,道家属于一种宗教形态,以组织、团体和派别的形式存于社会;道教则是宗教,内含宗教思想及其观念。两者既有排斥关系,亦可综合解读。如魏晋时期道家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在其《抱朴子》中不太认同庄子“齐万物”观点,但到唐朝时期,成玄英着重强调庄子思想,并与政治相结合,故李大华教授提倡不必绝对分辨道家与道教两者的区别。同时,李大华教授从四个方面分类道教哲学,即:自然哲学、道德哲学、生命哲学、政治哲学,并依次描述其中内涵,如道教哲学之“自然而然”概念,宏大宇宙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探究道教哲学中的本体论命题——道究竟为何物,以及道教仁慈观念等等。

李刚教授对以上内容做出回应,并重新归纳总结为“三生命题”——即“生命哲学”、“生活哲学”、“生态哲学”,认为传统道教若要适应当代价值,应做到现代化、全球化、大众化,并需经过这三方面的诠释与洗礼,为世俗大众打开道教哲学的大门,同时道教也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属于道教特色的解决方案。李刚教授结合生命哲学、政治学等提出关于道教哲学当代价值的看法,认为可将传统道教哲学中“神仙不死”的哲学观与儒家伦理结合起来,因忠孝仁义的伦理范畴乃道教追求神仙之本,方能解决“天圣”冲突,形成“道为父母的人神观念”;随后又结合政治哲学,认为道教中的人本主义可作为治理之道,战争不能用于解决政治问题。李刚教授还倡导当代道教生命哲学需为世俗大众服务,如自成知识产权体系的道教养生学可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不二法门,并可演化为生命美学,强调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不被各类贪欲所异化。

随后,李刚教授进一步阐释了道教生活哲学,认为生活哲学存在于各个方面,如信徒对神仙的信仰,个体的生老病死与习俗习惯,道教可在此提供生活智慧。李刚教授指出,面对现代生活动荡所带来的心灵困境,道教不仅能提供独特的心灵治疗,以满足人们多样的精神需求,其“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等观念也为政治哲学提供了管理智慧。

李大华教授对其补充,他认为生活哲学过渡到政治哲学,需落实在实践层面上。要爱惜有度,奉养有度,思考何为政治生活的秩序。李大华教授认为此种秩序在老子思想中源于生命本身,强调其自然性。因此,不要过渡折腾,需珍惜生命。进而,李刚教授提到,道教生活哲学还可落实在物质生活之中,比如日常生活之中的衣食住行,体现在饮食、茶道、音乐等方面,融入影视和游戏等现代生活,倡导提升生活品味。至此,对谈在各位师生掌声中结束。

闵丽教授就两位教授的发言做了简要总结:其一,两位教授都高度肯定道家与道教的内在关系,但两者在梳理道教哲学内容时各有侧重点;其二,李大华教授的发言注重道家道教思想意涵,李刚教授旨在阐述道教哲学的实践价值。

在与谈环节中,史冰川书记肯定了两位教授对谈内容中道教对于当代生活的价值。随后,现场听众就道教重玄学、中西方研究道教的方法、功利性的神仙崇拜等提出相关问题,李大华教授、李刚教授仔细作答,耐心回应。最后,闵丽教授对两位教授的精彩对谈表示感谢,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胡佳妹



主讲人 李刚教授、李大华教授 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31日
讲座地点 文科楼200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