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晚7:00,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8年度“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讲座”在文科楼158学术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价值观念与家国情怀”。本场讲座由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泽洪教授主讲,辅导员吴华老师主持。许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校内外朋友与本所师生一起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吴华老师首先为大家隆重介绍张泽洪教授的研究方向及其丰硕的学术成果。本场讲座主要介绍包括耕读传家、读书人要关心国家社会大事、学术研究的证据法以及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四个部分。
张泽洪教授首先认为“耕读传家”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智慧,这个概念指的是既要勤谋生又要学做人。而“耕”实际上是“勤俭”,“读”则可以明达事理、辨别是非、获得一技之长;“耕”与“读”要相辅相成。张泽洪教授以曾国藩家训/家书鞭策大家读书要有“勤字功夫”,要有志、有识、有恒。他还以东林书院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问乐”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例,告诫学子读书的同时要有家国情怀,心怀国家社会大事。
随后,张泽洪教授由“进德修业”转入做学问的方法问题探讨。他首先介绍了“二重证据法”“三重证据法”以及“四重证据法”等学术研究的证据法,并列出相应例证。最后集中讲述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包括史籍与道经相结合的道教研究、史籍与佛经相结合的佛教研究以及史籍与民族志资料、田野调查资料相结合的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等,同时分享了他在探索这些研究方法过程中的一些成果。
讲座尾声,张泽洪教授回答了在场观众关于“论文选题”“刊物发表”“现代读书人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工作以后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在繁重的工作生活中保持精神饱满”等研究生最为关切的现实问题。他提出,期刊论文的选题首先要锁定刊物,认真研读此刊物的文章并揣摩其要求和模式,同时要有问题意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学术视野。而“开卷有益”,读书在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还能改变精神面貌,使你在社交中谈吐得体,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家庭中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孩子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张泽洪教授从学术研究到工作生活、子女教育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现场掌声不断。
最后,吴华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研究生期间跟随张泽洪教授学习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等课程的收获和感受,并对张泽洪教授开展的此次讲座表示由衷感谢。在场观众也以热烈掌声感谢张泽洪教授的精彩讲述。
讲座结束后,张泽洪教授与大家合影留念。
嘉宾简介:
张泽洪,先后获武汉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哲学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宗教学研究》常务副主编。2002年度、2014年度两次遴选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道教、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学术著作有《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与道教祭祀仪式比较研究》、《道教斋醮符咒仪式》、《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道教礼仪学》等20种,专著及撰稿著述共计368万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5篇,其中CSSCI核心刊物133篇,在宗教学、民族学、哲学权威刊物《世界宗教研究》、《民族研究》、《哲学与文化》发表13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民族研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等转载1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摘2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3篇。在国际刊物《东亚人文学》发表3篇论文,在台湾国际汉学著名刊物《汉学研究》发表1篇论文。参加主研的《中国道教思想史》,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壹等奖,获教育部第6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并先后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九次、十一次、十三次、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2001年以来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00余次,并赴日本、德国、法国、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项。在宗教学、民族学研究领域是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者。
(供稿:潘姚梅,摄影:陈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