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下午15:00,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郭金彬教授在四川大学文科楼二楼会议室做了题为“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盖建民教授首先为聆听讲座的各位师生隆重介绍了郭金彬老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和此次讲座的主题并回忆了自己和郭教授的师徒之情。
开讲之初,郭金彬教授首先说明了本次讲座在会议室的缘由。他认为只有小范围的、高质量的研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郭教授希望本次讲座大家都能参与进来,鼓励同学们在讲座中积极地提问并展开讨论。
在讲座中,郭教授介绍了道教科技是道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属于亟待深入开拓的前沿领域。道教之中庞杂的方术、道法都蕴含着后来科技的种子,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研究必然绕不开科学思想和道教思想的互动。
郭金彬教授向大家抛出了“‘科学的’这个词应该如何定义?”的问题,同学们针对这个词踊跃发言、热烈讨论,郭教授总结了同学们的观点,“‘科学的’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在事实依据上;第二,内含逻辑关系;第三,经过了批判性思考。展开来说就是在内容上要求真,在性质上要有意义,就目的讲要向善,就手段讲要有效。”他认为道教学科尚未建立自己的一套言说方法,我们需借鉴其他学科已经成熟的方法论来进行道教研究。
郭金彬教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发展史。若欲研究思想发展史,就要先了解“科学思想”的定义。针对这个问题,郭教授让同学们畅所欲言,他也分别举出了华特夫斯基和波尔、李约瑟对科学的定义。讨论完毕后,郭教授总结道“对传统科学思想的思考,一定要有独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善于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进行分析,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科学背后的思想依据永远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郭教授还给大家布置了课后问题“道教的方术是如何上升得以成为一种文化手段?它的可能性、有效性、拓展性何在?”,并希望明天的讲座大家能就此问题给出回应。
随后,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思史研究,盖所长把提问的机会交给了现场的同学,让郭金彬教授与到场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充分的互动,郭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数学定义与逻辑形式”、“亚里士多德的‘being’与中文的‘是’的关系”、“宗教价值在宗教对话中的体现”等问题。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嘉宾介绍:郭金彬教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数学史家(国际数学史学会)主编《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科学出版社)
(供稿:施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