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讲座之二:漫谈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以致用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03

2019年6月17日晚,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讲座”,在望江校区文科楼二楼阶梯教室进行,本次讲座邀请到了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苟波老师,以《漫谈研究生阶段如何学以致用》为题,与到场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正如本场讲座主题所展示。整场讲座,苟波老师都是以漫谈的形式,结合自身个人体会和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就博硕士研究生同学们如何充分利用研究生学习阶段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image.png

讲座伊始,苟波老师就向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三年研究生学习的意义何在?为何选择继续研究生的学习?为何选择当前的研究生专业?因为无论是三年之后继续读博,走上学术道路;还是开始实习,为将来步入社会找工作打下基础,都需要同学们从现在就要对未来至少三年,有一个大致的构想和规划。而这也影响到同学们如何利用三年的研究生时光。所以苟波老师建议大家,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不能因为现在还在学校学习,眼光就依然局限在校园,而是要扩展到校园之外,扩展到社会上去。不要只满足于学习、记住书本上的文字,要善于将这些文字记载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之中。并结合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和当下社会环境、社会需求,调整并有侧重的去增强或者补足自己的学习内容和领域。从而良好的规划自己的研究生学习时间。

image.png

关于三年研究生学习意义何在的问题,苟波老师结合自己曾经作为研究生学习的经历和多年来教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经验,认为这段学习时间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思维方式上的改变和进步。苟波老师认为,所谓“思维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理解能力。经历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要会比未曾经历过的人更强更深,看待同一个事物的视角、层次也会不同,从而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敏锐性和创新性,更会渗透到一个人的社会、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展现在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上。

那么,如何造就这种“理解力”呢?苟波老师结合在宗教学和美学研究上的个人经历,认为可以从做学术的学术方法上来入手。他认为当前对研究生的教育,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陷,就在于对刚入学的研究生,缺乏必要的研究方法的引导和训练。对一种研究方法的清楚认知和把握,不仅是一种在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研究材料进行梳理分析的线索,同时也是一种对学术视野进行拓展的路径。苟波老师举了自身进行道教仙传研究时的例证。

image.png

最初苟波老师在进行研究时,往往只是通过宗教学的方法,把道教仙传仅仅局限在道教的宗教视域下,只是关注仙传所载内容的可挖掘性上。然而在其广泛涉猎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领域的书籍后,再回头看道教仙传,就跳出了“内容”,而是对其形式、建构方法等更为深入的层次产生了兴趣,并通过神话原型批判的视角,由道教仙传单纯作为道教内部典籍的独特性,而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神话共通性层面。

因而,苟波老师语重心长的提切大家,在注重自己学术方法的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不要局限于单一的层次、角度,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达到到多种学术方法的融会。不断训练和增强自己“理解力”的深度和力度。

主讲人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