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十周年所庆系列讲座
讲座题目:太初有字:书法与乐教
主讲人:杨煦生教授
与谈人:徐新建教授
主持人:李裴教授
时间:2020年12月20日19:00—21:00
地点:
主讲人简介:
杨煦生:哲学学者、书法家、评论家。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德国世界伦理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哲学、中国宗教精神史、美学、德语汉学。主要著作:Immanente Transzendenz: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ät (《内在超越:中国古代宗教性中的超越经验研究》,Tübingen,2004)、《逃向世界》(北京,2009)、《精神的维度》(北京,2019)等,主要译著:《世界宗教寻踪》(北京,2007,主译)《世界伦理手册》(北京,2007,主编)等。
内容简介:
大而化之而言,中国文明成熟于商周之际,其精神内核,则是周初奠基的礼乐文明。“乐由中出,礼自外作”。Kultivierung(教化,通过一定的礼仪系统达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和Selbstkultivierung(自我教化,一个社会个体完成其心灵世界自我建构的历程),构成了作为文化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传统的“成人之学”外在和内在的两个基本层面。正在这个意义上,礼乐制度,成为中国文明之“教”——礼教与乐教。吊诡并且令人尴尬的是,从孔子时代开始,“礼崩乐坏”的谴责和嗟叹便不绝于历史。这彰显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一部以礼乐文明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史,其实就是一部“礼教”和“乐教”的失落史,一部以理想化的西周文化制度为范本的建立内外教化、以期人终于能够成人的艰难的奋斗史。
本讲座从一个独特角度,从书法与乐教之关系入手,透视“成人之学”的审美维度和宗教维度,透视这部失落史和奋斗史。
主办:
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