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下午三点,敦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前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西学院祁连学者特聘教授马德先生应邀主讲我所40周年所庆系列学术讲座第三十讲,讲座的题目为:从敦煌文献看道教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讲座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中国宗教与审美研究中心”承办,主持人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翎教授,评议人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于国庆副教授。
本次讲座在腾讯会议举行,讲座开始的瞬间,线上会议室就达到了300人的上限。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对主讲人马德教授表示热烈欢迎。李翎教授简要介绍了马德教授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着重介绍马德教授对敦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敦煌古代工匠研究倾注的心血。
讲座开始,马德教授以蔚为大观的一手敦煌文献,分六个部分阐述道教对汉传佛教的影响。第一部分是“以老子道德经为主体的敦煌的道教文献”,马教授通过珍贵的实物图片展示,说明《道经》、《德经》、《十戒经》、《本际经》、《老子化胡经》等道教文献在敦煌文献中得到比较完整的保存。一百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道教文献开展的整理研究,如王卡先生、刘屹教授、李德范教授、日本的大渊忍尔等作了大量艰苦努力,取得卓著成就。第二部分是“敦煌所出早期佛教疑伪经与道教的关系”,马德教授以《大慈如来告疏》说明以佛的名义号召人们信奉佛教来消灾免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是道教早就有的形式;以《佛圖棠所化经》说明所有的感应故事的形式都来自于道教;以《祝毒经》等说明所有的咒语源头都是道教。第三部分是“佛教斋会、坛法来自道教仪轨”,在这一部分,马教授通过内容丰富的斋琬文与道教杂斋文范集的文献图片解说佛教斋会源于道教斋蘸仪式,通过样式多样的坛法仪则和坛城图解说佛教道场完全照搬道教仪轨。第四部分是“道教的养生、疗病在佛教中的运用”,马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敦煌文书中保存的治疗心痛、牙疼、霍乱、染发等的药方,在久远的古代,人们在养生保健、治病疗伤中将中草药单方与道家运用真气调理有机地结合。占卜、相面、解梦无一不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第五部分是“佛教的符咒形式也是照搬道教”,马教授展示了佛教的大随求陀罗尼咒、观音菩萨千转灭罪陀罗尼等符咒,来论证佛教符咒与道教的如出一辙。第六部分“地藏信仰的佛道一体化”,马教授运用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阐释了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却由道教而生。《佛说十王经》是佛教典籍,内容却是道教的。最后,马教授以佛教初期译经家法护大师的成就,评释了恰恰是有道教,佛教才能在中国有今天这样的大发展。马教授还介绍了石窟近现代的一些情况,榆林石窟郭元亨道长师徒舍生忘死守护国宝象牙佛的感人故事,以“道场归道”结束了讲座。
在评议环节,评议人于国庆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精练扼要的总结,并指出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由“他者”向“在者”转化,道教成为重要的参照系。佛道交叉关系的研究中,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利用敦煌文献进行佛道教关系研究为后辈学者开拓了新思路。与会师生纷纷围绕“敦煌文书中已经数字化的高清图像的获取途径”、“莫高窟中王圆箓式破坏性修复的数量统计”、“榆林窟佛窟改道窟”、“敦煌写经体与当代字体设计”等进行热烈的提问和讨论,马教授一一予以回应。最后,主持人李翎教授总结陈词。至此,我所40周年所庆系列学术讲座第三十讲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马德,男,汉族,1955年出生于甘肃省会宁县,1978年兰州大学毕业后在敦煌研究院参加工作,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前所长;2015年退休后接受返聘继续工作,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西学院祁连学者特聘教授等。研究领域涉及敦煌历史地理、敦煌石窟、敦煌文献、敦煌佛教文化、敦煌吐蕃文化等,出版专著10部,在国内外学术书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二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一项、院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完成1项、主持进行中2项(系列丛书);提倡在研究中运用多学科方法手段综合运用和多类文献相互印证的“五重证据法”,形成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理论方法体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哲学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摄影、撰稿人:魏璟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