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下午三点,湖北大学哲学学院罗炽教授受邀莅临我校,在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158学术报告厅开展了题为“中华易文化传统与中国人文精神”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道教断代史研究中心”承办。本所朱展炎副研究员担任讲座主持人,盖建民教授担任评议人。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应邀出席讲座,众多师生到场聆听学习。
讲座开始之前,朱展炎副研究员介绍了罗炽教授的学术经历、社会兼职和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传统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盖建民所长向罗炽教授赠送了新出版的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创所四十周年同仁文集和同仁文录。
讲座开始,罗炽教授首先介绍了讲座题目的缘起,并从三方面展开。第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罗炽教授首先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定义,并论证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辩证关系。罗炽教授指出传统文化是在某种文化群体内世代绵延的诸种文化现象的总称。它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的文化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这个民族的精神风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理想人格、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罗炽教授概括了传统文化的三个特点:绵延的世代承袭性、鲜明的公允价值取向和多元的表现形式。而文化传统是对传统文化的本质抽象,是文化的传承系统。文化传统是一个包容万有的体系,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充满活力的辩证的否定过程,是联系一个民族由过去走向未来的纽带,是正面和负面辩证统一。
第二,中国的易文化传统。罗炽教授指出易源起于先民们的征兆迷信,是先民的智慧结晶。从易的发生到易学的发展,源易流分出现儒家易学、道家易学、佛教易学,说明《周易》蕴涵了尔后各种世界观的萌芽。罗炽教授从理想人格、政治信念、认知方式等十二个方面把中国的人文精神概括为以中和为大本至德,以尚变求中为方法论原则和价值取向,以执着和超越辩证统一为理想追求,以失中为忧患的民族文化精神。罗炽教授论述了《周易》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和诗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华民族以经验型为主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认知结构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亨行时中,保合太和”的中和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华民族天人合德、内圣外王的道德修养,奠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已、革故鼎新的民族性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传统,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和道家道教文化乃至以后的佛教中国化的先河。
第三、批判地继承中国的易文化传统。罗炽教授提出要扬弃义理易学和应用易学中的糟粕,要增强文化自信,不断优化创新中华易文化传统。
在评议环节,评议人盖建民教授盛赞罗炽教授严谨的治学的精神,指出罗炽教授以明末著名思想家方以智的源流辩证统一论,来概括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两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精辟。盖建民教授高度评价了罗炽教授从易文化传统对中国人文精神作出的系统全面的总结,期待罗炽教授编撰的中华经典文化典籍《太平经导读》早日付梓。在提问环节,与会学者师生积极互动,提出“应用易学的预测”、“怎样做有价值的易学研究”、“易文化对时间的认识”、“易学关于对立统一整体和谐的审美情趣”等问题,罗炽教授引经据典逐一给予解答。
讲座尾声,主持人朱展炎副研究员再次对罗炽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盖建民教授向罗炽教授赠送了纪念卷轴并合影留念。至此,“中华易文化传统与中国人文精神”讲座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罗炽,1940年10月生,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曾任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副主委。社会兼职:曾任中国哲学史史学会理事,中国易学科学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孔子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副会长等。
罗炽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华文化传统学的教学与研究,在文史哲与儒释道之学的融通方面研究颇有创获,提出了先秦儒家之学与道教之学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论说;尤其是提出并论证了“中华易文化传统”说;出版了相关学术著作12部,主编出版了著作4部。1991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摄影、撰稿人:魏璟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