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丁培仁教授学术讲座述要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4-06


       2022年3月28日下午三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丁培仁教授应邀主讲学术讲座:《神祠与道教:从帝、天到道》。此次讲座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省老庄学会主办,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道教断代史研究中心”承办。主持人为本所朱展炎副研究员,评议人为本所孙伟杰副研究员,线上线下共计一百余人参与。

图片1.jpg

讲座伊始,主持人朱展炎副研究员向听众介绍了丁培仁教授的研究方向以及学术经历后,丁培仁教授便从神祠和道教的最高信仰切入,展开了四个方面的分享。

第一,神祠的性质。丁培仁教授认为“神祠”是汉民族的习俗宗教,以区别于后出的组织宗教——道教,其主要特征为血食祭祀,即不仅是祭天祀祖,也不仅是官方的,还包括民间信仰。

第二,道教的性质。丁培仁教授认为道教起源于巫术、神仙家和道家,逐渐形成于公元一、二世纪东汉时期,是具有名义上的教祖(老聃)和实际上的教主(正一道的张道陵、全真道的王重阳等)、经典及其结集道藏、有教义和宇宙观、神仙信仰与神仙谱系、教派组织、戒律、科仪、符咒道法和炼养方式的宗教。

图片2.jpg

第三,“帝”与“天”:神祠宗教的最高神。丁老师首先从甲骨文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切入,认为殷商甲骨文中没有“天”字,因为殷人没有“天”的观念,只有帝和上帝的观念,对于自然界的天地只有上下或下上的称谓。“天”(皇天)的观念是周人才有的,殷人的最高神乃是帝或上帝。周人则崇拜天,并且从周代开始,才将“天”与“帝”等同起来。

第四,“道”的宗教化:道教的形成。丁老师指出,一般认为,战国秦汉的方术或“方仙道”是道教的先声。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方士托言黄帝,本不足奇。第二,汉武帝时新创的神祠是太一祠,它很可能是源自南方楚国的信仰。第三,司马迁所谓方仙道,实质是包括了巫术和神仙家二者的内容。

随后,丁老师论述了方仙道如何转化成黄老道以及“道”的意义转变,认为黄老道是道家与神仙家结合的产物,汉初流行的黄老之学基本属于政治范畴,与宗教无涉。至东汉,黄老之学演变成具有宗教性质的黄老道。到中后期,仍能发现从“天帝”向“道”转变的诸多过渡地带,由此“道”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最后,丁老师认为道教最高的信仰乃是神化了的道,这也是道教与神祠宗教的一道分水岭。

在评议环节中,评议人孙伟杰副研究员丁培仁教授的分享做了简要点评,肯定了丁培仁教授的讲座为早期道教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讲座尾声,主持人朱展炎副研究员再次对丁培仁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图片3.jpg

嘉宾简介:

丁培仁,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 参加卿希泰先生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后修订为《中国道教通史》五卷本)和《中国道教》四册的著述工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古今中外宗教概观》(佛教)等七部书。自著《道教文献学》《元前道派研究》《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增注新修道藏目录》《世界主要宗教系统纲要》等,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又点校《中华道藏》537页。主要代表论文有《关于早期正一道的几个问题》《全真道散论》《全真道入蜀考》《〈金盖心灯〉卷一质疑》等数十篇。

主讲人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