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学术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卓新平教授讲座:丝绸之路上的多元宗教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5-17

2019年4月27日上午十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受邀莅临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158学术报告厅,以“丝绸之路上的多元宗教”为题,为宗教所及其它川大好学求知的师生同学们作了一场丰富充实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教授主持,一同聆听此次讲座的还有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崇富教授、朱展炎副研究员等。

image.png

对丝绸之路及其相关宗教的研究,不仅仅因为“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贸易来往、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具有着自汉代以来的悠久传统,同时也是与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型世界合作格局所密切相关的。要想取得今天“一带一路”共建的真正成功,不能仅靠政治经济方面的努力,还需要研究其思想文化处境,关注其精神信仰的发展,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其宗教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和研究,要有客观、冷静的回溯,以确保我们今天积极、有为的展望。

卓新平教授从丝绸之路与佛教、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宗教及“一带一路”与宗教两个大方面来跟大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丝绸之路”与佛教:张骞西游始知印度之名、“始闻浮屠之教”,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佛教遂从印度传入中国。其最早的记载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从西域传入佛教。第一个到达印度的中国人是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从鸟鼠山(甘肃渭源)出发的成光子,而沿丝绸之路西往的中国僧人则以曹魏甘露五年(260年)西渡流沙的朱士行为始。此后,以陆行丝绸之路西游、沿海上丝绸之路东归青岛的东晋僧人法显(344-420年)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海归”。

“丝绸之路”与琐罗亚斯德教:丝绸之路既通西域,域外来华的“胡人”率先将琐罗亚斯德教传入,这些祆教徒主要来自粟特、波斯、以及今为撒马尔罕的地区,其来华经商或定居者将此信仰亦带入中华,并逐渐影响到中土其他民族,使其宗教传至中原、蒙古、西藏、西北等地,并在江南也留下其存在的痕迹。

“丝绸之路”与犹太教:在华犹太教基本上是顺着陆上丝绸之路及其延伸路线来发展,到达开封的犹太人在宋代乃是从古波斯一带出发东进,沿途经过了西夏及西域其他国家,故有来自“西域”之说。但亦有人对犹太教来华持“天竺”之论,即从海上丝绸之路经印度而来。

“丝绸之路”与景教:景教的传入与当时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各族的往来直接相关。唐朝景教曾有“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兴盛,唐会昌五年被武宗毁佛灭教打压后,景教也没有在中国完全消失,而是沿着丝绸之路的扩展继续在其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流传,宋元之际景教的发展不离与丝绸之路的关联,而且其影响的重点地区多在西域,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前沿。

image.png

“丝绸之路”与摩尼教:摩尼教传入中国后曾被称为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在民间亦有菜教、食菜教之称。其传播扩大到西北、东南沿海、中原等地,尤其在吐鲁番一带颇为兴盛,曾为当时外来宗教中仅次于佛教的第二大宗教。目前在新疆、福建等地仍有许多摩尼教遗址、遗物的发现,见证了古代陆海丝绸之路的四通八达。

“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唐朝最初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元朝时蒙古西征,将大批穆斯林带回中国,这些人被元朝官方统称为“回回”,曾形成“元时回回遍天下”的壮观场景。蒙古人的西进以东西相连的陆地丝绸之路为主,他们促成了沿途穆斯林民族的东迁,推动了中国境内民族、宗教的发展。

image.png

“丝绸之路”与天主教:天主教自元朝传入中国,其传教士的足迹覆盖了陆地及海上丝绸之路,并形成中西文化及宗教精神的深度交流。天主教传教士元朝时期沿海陆丝绸之路的东来,使东西方世界开始真正的深层次接触,也使中国对于西方从神话、传说变为真实、历史,成吉思汗西征的影响,以及天主教传教士东来的记载,使双方有了实质性走动,由此加深了东西方的思想文化交往,并为其今天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卓新平教授在此后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政策指出:在分析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现状及真实处境时,要看到这些国家大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和浓厚的宗教信仰氛围。其中东南亚各国以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中亚北非各国则基本上保持着伊斯兰教信仰传统,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些国家也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基督教信仰。这些国家或地区亦有着复杂的政教关系,一些国家乃政教合一或以某种宗教为其国教。我们既要尊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同时也要警惕存在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所混杂其间的宗教风险。而且在“一带一路”共建的推进中,也理应注意并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这种亲和力、感染力,使“一带一路”不只是经济合作,同样也是为亚洲命运共同体乃至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而推动的文化共建。

主讲人 讲座时间
讲座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