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下午3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丁培仁应邀主讲我所40周年所庆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八讲。本次讲座的题目为:河洛文化与道家、儒家和道教,讲座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和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主办,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道教断代史研究中心”承办,主持人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盖建民所长。本场讲座在望江校区文科楼158会议室举行,四川大学宗教所张崇富教授、朱展炎副研究员以及博士、硕士共四十余人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主持人盖建民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丁培仁教授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果,并向丁老师的受邀开讲致以感谢。紧接着,主讲人丁老师直奔主题,指出河洛文化源远流长,道家、儒家于其中孕育,道教也在继承前此文化的基础上在此兴起。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洛阳在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地位。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可以明了夏、商、周人皆活动于洛阳一带并以之为都,尤其是周公营建成周新都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丁老师认为它不仅确立了洛阳居天下之中的文化地位,表明周乃承袭夏、商二朝华夏文明的正统来统治天下,而且它也确定了宗周、成周两京制度,为汉唐帝国开启了一个范式。
其次,河洛文化的内涵变迁与道家、儒家。丁老师依据《礼记·表记》中对夏商周三代文化差异的记载,揭示了所谓河洛文化的内涵是有所变化的。基于此,丁老师通过考究进而指出,道家所继承河洛文化应是所谓虞夏之道,无为而治、返朴归淳等主张,恐怕也有对虞夏上古社会的朦胧向往;儒家则主要继承了周人的文化,尤其是周礼。老子和孔子虽同为殷商后裔,却都不承袭所谓殷道。儒家较多守旧,而老子更多创新。
再次,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正如其名所显示,“河图”、“洛书”与河洛文化关系紧密,并且“河图”、“洛书”的历史意义也历经数变,丁老师总结到,先秦指宝龟神物,汉代指谶纬书,宋代以后则指象数图式。同时,河图、洛书又与宗教有关,因道教形成于东汉,汉代的《河》《洛》谶纬对道教有着很深的影响。除此之外,象数图式意义的“河图”、“洛书”,亦为道士和儒者中象数学家所盛谈。
最后,张陵在洛阳一带的活动与道教的兴起。在这一部分中,丁老师结合历史文献和道书资料,集中讨论了张陵早期在洛阳一带的宗教活动,以及所设二十四治中为何北邙治独在洛阳,以及河洛方士对张陵创教的影响等内容。
整场讲座持续近三个小时,丁老师凭自身深厚的文献学功底,系统阐述了河洛文化与道家、儒家和道教的紧密关系。讲座主体内容结束后,主持人盖教授表示,丁老师本场讲座不仅是触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结合历史文籍、道书文献和出土资料的方法论,使与会师生深受启发。
讲座尾声,主持人盖建民老师再次对丁培仁教授本场的精彩分享致以感谢,并赠送纪念卷轴。在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宗教所40周年所庆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八讲圆满结束。
嘉宾简介:
丁培仁,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世纪80、90年代参加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第一、二卷和《中国道教》四册的著述工作,为主要执笔人之一,并参与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大辞典》、《古今中外宗教概观》(佛教)等七部书。自著《道教典籍百问》《求实集》《增注新修道藏目录》《元前道派研究》《世界主要宗教系统纲要》《道教文献学》,译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又点校《中华道藏》537页。主要代表论文有《关于早期正一道的几个问题》《全真道散论》《全真道入蜀考》《〈金盖心灯〉卷一质疑》等数十篇。
摄影、撰稿人:石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