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14:30-17:00,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理论研究室邀请深圳大学宗教研究所原所长、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大华教授做客“宗教文化论坛”,对“道家道教哲学本体论”问题进行了专题讲授。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成功举办。
李大华教授讲授的主要内容如下:其一,探讨了古今中外哲学思想领域关于本体论问题的追问。李教授认为,本体论问题事关我们生活期间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它有没有统一性;如果存在统一性,那么统一于什么;我们的生命现象以及社会存在与这个本体有何关系;自然、社会与生命个体之间是否因这个本体的存在而呈现出秩序与和谐,这种和谐是否表明了自然法亦即自然正义的存在。而哲学本体论正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分化出了。
其二,李教授阐述了老庄哲学思想。他认为,在老子思想理论中,宇宙论与本体论二者是统一的,是道的两个维度,道既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源,是真实的存在,也是生养万物,能使现象如此这般的本质。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是指的道的大无,看似稀疏,但要关照事物时却不会有所遗漏,这里想要强调的是道是有价值的,本体同样具有善恶观念。与老子相比,庄子在本体论层面走得更远。李教授引用了在《知北游》中关于本体论的命题:道不当名:“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体现出的要追求道必须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方式。
其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弼以无为道的本体论哲学,与郭象以有为有的境界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道教的自然本体论与生命本体论的问题上,李教授认为,自然本体论其实是道气二元绝待体,生命本体论是一种由外向内转向,实质是性命本体论。道是充满宇宙的本质存在,也存在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于生命起源与生命过程中
最后,李教授特别强调提出,道也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将道仅仅理解为规则、规律的观点,实质上抽空了道的价值与社会意义。《老子》81章大多是在阐述道的价值与社会意义,如公平、公正、善意、谦逊等。虽然道教的出现使道家哲学思想获得了深厚的民族与文化土壤,但途径是拔苦救难、生命修养以及精神超越,并没有使道家的精神价值更接近于世俗社会。
本次讲座的点评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李刚教授,对李大华教授所做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赞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问题,与主讲人进行磋商:其一,如何看待1933年张岱年先生在《大公报·世界思潮》第五十期发表的《中国哲学中之非本体派》的观点?如何评价中国哲学中这种反本体的学说及西方哲学中否定本体观念者?其二,道家、道教的哲学本体论与其用的统一性是怎样的?由道家、道教哲学本体论而发生的“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三,道家的哲学本体论与道教的哲学本体论,二者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后者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吗?您怎么看二者的同与异?对此,李大华教授予以了详尽的回答。
最后,主持人闵丽教授对李大华教授的精彩演讲、李刚教授的中肯评议以及众多与会者的积极参与表示由衷感谢,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人:范佘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