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晚上7点,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论坛2024年度系列讲座第25讲,以线上腾讯会议与现场听讲相结合的形式如期举行。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所高叶青研究员主讲,主题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例述道教文献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文本呈现”。本次讲座由我所研究员于国庆主持,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酩茗讲师以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张红志助理研究员通过线上方式参与讨论。我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以及校内外的众多听众共计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高老师首先阐释了“久久为功”与“善作善成”的历史典故,并借此呼吁研究者在进行调查时应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接着,高老师详细讲解了研究者在田野调查准备阶段应注意的事项:必须准确掌握道教的历史脉络、文献资料以及调查地区的文化背景;应明确调查的具体地点、对象和范围;需确保调研工具的实用和方法的完善。随后,高老师分享了关于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以及应当避免的问题。
高老师介绍了田野调查执行的步骤与技巧。田野调查的执行,主要包括建立初步联系与调研环境、进行深入访谈及口述历史收集、收集与鉴别各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及环境背景分析四个方面。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高老师建议研究者掌握交流技巧,并制定访谈计划,使调查的过程更加顺利。
高老师讲到田野调查的文本呈现策略时,着重强调文献在田野调查中的重要性。在田野调查前,研究者需要深度搜集相关资料,为调查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学者还需要对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记录,以获得关于道教文化实践和信仰体系的第一手资料。在文本呈现方面,研究者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订索引并保存,对于口述资料,要进行转录与深入分析,以便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基于以上讲述,高老师还分享了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技巧。
在深入探讨具体案例时,高老师详尽地叙述了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感悟。她分享了关于宗教场所、道教文献以及相关人物三个主要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自己如何通过实地考察来搜集道教文献的详细过程。例如,她提到了西安市莲湖区红庙坡昊天观、江苏常州武进区花神宫、西安未央区三台庵以及感业寺等众多庙观的调研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诸多历史事实得以深入挖掘。因此,高老师特别强调,学术研究必须具备严谨性,不能因一时兴起而损害学术研究的严肃性。
最后,高老师就田野调查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阐述:构建合作关系以及运用数字化技术是解决难题的核心所在;在进行访谈时,必须尊重受访者的信仰与生活方式,以此来建立信任;同时,研究者应持续关注研究对象,确保在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研究伦理、知识产权等方面与受访者达成共识;最后,对于访谈资料的整理与附录工作亦需给予充分重视。
报告内容结束后,于国庆研究员对高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肯定,并认同田野调查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丁酩茗老师针对高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价值之大、答疑解惑之切表达了感谢;张红志助理研究员认为,高老师在研究中的寻名择实、有备无患以及人情练达值得当代研究者学习,并对高老师对于田野调查的真诚态度表示赞叹。最后,于国庆研究员感谢了大家的参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