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早上9:30,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佛教思想与社会”第14讲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200教室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徐波副教授主讲,主题为“图像、譬喻与哲学:‘圆伊三点’(∴)的华梵会通与儒佛互构”。主持人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王大伟研究员,与谈人为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赖岳山副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胡孝忠副教授,哲学系余玥副主任参加了此次讲座。宗教所与哲学系硕博士围坐听讲,现场氛围热烈。
徐波副教授首先抛出伊字三点图像,随即从五个方面展开讲座,分别是方以智“圆伊三点”的儒佛互构意义、伊字三点的梵字源流、“伊字三点”在《涅槃经》及其早期中国注疏中的独立地位、“三谛”与“三点”之互构:由智者大师到愚者大师、方以智与“圆伊三点”。
第一部分,方以智“圆伊三点”的儒佛互构意义。在此部分中,从方以智思想中对伊字三点进行著述为线索,徐波副教授分别阐述了方以智以“圆伊三点”解太极之方法、“圆伊三点”在其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方以智如何将圆伊三点的要素“三”纳入到《周易》哲学本身“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解释框架中,表现出方以智尝试从理论架构上融合儒佛概念,并对易学图像学有所贡献。
第二部分,伊字三点的梵字源流。徐波副教授讲述了伊字三点的梵字源流,其为梵字悉昙字母的一种异体字,表“根”。就伊字三点本身,徐波副教授在注重其印度渊源的同时,也从佛经中的字门、字母品将伊字三点与它在佛教内部的引申意义相联系起来,发现其原型在梵字中既普遍但间接、既规律但也有迹可循的特点。同时,徐波老师在汉语佛学中就伊字三点本身涵义进行解释,从六根到根本,从引佛典依据到其佛教概念,如秘密藏、涅槃、解脱、法身、般若等意义。
第三部分,“伊字三点”在《涅槃经》及其早期中国注疏中的独立地位。徐波副教授以伊字三点引申到摩醯首罗面上三目,列举出佛道教中与伊字三点相关图像,叙述了《涅槃经》中国注疏对“伊字三点”的偏爱和独立地位,并表示伊字三点为《涅槃经》中的核心义理架构提供了坚实的经典依据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徐波副教授也展示了宝亮在南北朝时期所汇集的《涅槃经集解》,以及《涅槃经集解》对“伊字三点”解释的特色,体现了中国佛学后来由“伊字三点”发展为“圆伊三点”做好了义理铺垫。
第四部分,“三谛”与“三点”之互构:由智者大师到愚者大师。徐波副教授也提醒需注意《集解》中不同注家间所存在的差异之处,从“三谛”到“三点”之互构,从智者大师到愚者大师,展示了“三谛圆融”和“伊字三点”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成就,也内含了立体图像和哲学内涵(圆教)的小互构,以及印度佛学与中国本土思想之间的大互构。其中,徐波副教授也展示了牟宗三对其继承与发展。
最后,第五部分,方以智与“圆伊三点”。徐波副教授对佛学术语中的“四句百非”之义——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与方以智的“不落四句”的有机联系表示怀疑,认为在其中还有一定探讨空间。
在与谈环节中,胡孝忠副教授就讲座主题提供相关查阅资料,赖岳山副教授就伊字三点中古文断句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次讲座由王大伟研究员做出总结,讲座圆满结束。
供稿:胡佳妹